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本科教学 > 实践创新 > 正文

2016级历史学基地班组织课堂专题研讨会

【发布日期:2017-05-23 | 点击数:

2017年5月15、17与22日,澳门十大娱乐信誉网址2016级历史学(基地班)的同学在《中国古代史》必修课上展开专题讨论活动。本次讨论结合“宋史”部分学习,以《宋史·司马光传》与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的精读为主题。

针对大一同学的特点,任课老师彭勇教授制订了研讨的内容和重点,主要包括细查人名、地名、职官、典故,针对段落内容提出问题以及自身感想的要求,通过查找字典、运用地图、阅读知网论文和其他原始史料等方法,对这两篇人物传记的不同段落进行了精读。按要求,学习委员把全班同学分成“王安石组”和“司马光组”两大组。每大组内,每人分配内容阅读2-3自然段,约400字,相邻的两人为一组,第一位同学详述,第二位评论前者的讲解并略述自己的部分。每组由一名同学总结,一名同学做研究综述。准备时间为半个月。

5月15日第一次讨论课,由“王安石组”的15名同学上台汇报。同学们依照自己所读的内容选择了不同的侧重点:或以职官制度为重点,或以人物经历为中心,抑或是以变法内容为核心。在汇报过程中,大家不仅会概括段落内容、介绍重点字词,还会讲述自己在精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阅读后的感悟。例如,姚璇同学关注到了人物性格对于命运的影响。她简要分析了王安石与宋神宗的性格,以及他们的性格对于变法的影响。孙浩然同学则注意到了段落中提到的苏洵作《辨奸论》对王安石进行抨击一事。按理来说,这两人的政治思想应当存在较大的差异。然而他在查阅相关论文后认为,苏洵与王安石的基本立场是相似的,他们的冲突与矛盾只是针对具体落实措施,并不能认为两人在政治思想上具有极大差异。就此,他提出了自己的感悟:我们对史料的运用不能武断;在对待历史人物时,切忌标签化。之后,他还介绍了学界对待王安石“三不足”精神的不同看法,让大家对此有进一步的了解。最后,应晓璐同学作了总结。她的总结分为内容简介、全文纵览和写作特色与原因分析三部分,帮助同学们串连起全文的内容。王悦同学从政术、心术、学术三个方面对近年来“王安石研究”予以综述,展示王安石研究的进展、分歧和前景。

5月17日是“司马光组”的18名同学。本组同学吸收了王安石组的经验,节奏更加紧凑,所做的准备也更为充分。比如张曼特同学在点评刘苏琳同学时,就特意对她留下的问题作出了解答。有的同学准备了讲稿,不少同学还制作了精美的PPT。在这次课上,同学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感悟。例如,贺雅蓉同学所精读的内容涉及到宋与西夏的关系问题。她认为在学习宋史时还需关注周边政权的历史。施睿同学的选段则同时提及了司马光与王安石。她对比文段中两人不同的说话方式,肯定了司马光柔中带刚的语言艺术。同时,她还提到这两人的私交甚好,真正体现了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令人羡慕。这对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。

5月22日,司马光组的同学进行了总结和综述。先由陈子恒同学上台总结。他围绕着《宋史》中对于司马光形象的构建、《王安石传》与《司马光传》之比较、他对司马光的看法和结语四块内容,叙述了自己的观点。他认为我们在研究司马光和王安石时,不能只参照《宋史》,还要有多方求证。做综述的黄澄同学则就研究的史料及相关论著、各时期的研究动态、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,介绍了学界对司马光作出的研究,并爬梳了近年来研究的变化与发展。在所有发言结束后,彭勇教授从训练效果、人物评价、史料处理、课堂启发这四个方面来总结了研讨课给我们带来的收获。

陈子恒同学在做总结发言

这次研讨课,同学们的叙述形式各有千秋:有的同学对照word文档中的文本内容进行讲解,叙述的内容较为全面,但是难以使听众把握重点;有的同学制作了PPT,使结构与详略更为分明,但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;还有少部分的同学写了板书,这有助于听众更好地理解。面对有限的时间,大家都努力展示最好的自己。

本次讨论课,全部同学均上台发言,大家获益良多。首先,精读史料的方式使同学们得到了一定的训练。在精读过程中,大家采取多样方式,积累了阅读史料的经验,收获了新的知识。其次,课堂汇报讨论的展示形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梳理全文内容、锻炼口才、分享阅读方法和感悟的机会。讨论过程中,彭勇教授会根据同学们所讲述的内容及时提问与点评,这种方式使老师对同学的表现作出直接的反馈,引导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,并且帮助他们作出相应的改进。最后,这两组同学的总结有助于我们对于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与《宋史·司马光传》的内容作出整体把握。综述则让我们对近年来关于王安石、司马光的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。在必修课时颇为紧张的情况下,专门安排时间、集中研讨,学习效果很好。稍显遗憾的是,由于时间限制,部分同学的观点未充分展示,深感意犹未尽。

这次精彩纷呈的讨论课让大家收获颇丰。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,课堂气氛非常活跃,给同学们的历史学习带来了新的活力。“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”,本次讨论不过是同学们在学习路上迈出的一小步罢了,我们要走的路依旧漫漫,须再接再厉,学无遗力,方有所成。

(2016级历史学基地班胡楚意)

关闭